鲜为人知的“中国马都”,仅有30万人口,年产

发布时间:2018-03-22

      很少有人知道“中国马都”的名字——锡林浩特。地处首都北京的正北方大约500公里的锡林浩特,是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盟府所在地。锡林浩特的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37.5平方公里,包括蒙、汉、回、藏等30多个民族在内的30万居民们生活于此,素有“草原明珠”的美誉。

       常言道:“天苍苍,野茫茫,风吹草低见牛羊。”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,没有哪个民族能像蒙古族那样,与马有着密不可分的历史渊源;也没有哪个民族能像蒙古族那样,因为马而闻名于世。我想倘若提起“中国马都”,那么它一定在苍茫的内蒙古大草原上。

       一直以来,作为一个美丽富饶的草原城市,锡林浩特拥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、全国科技先进市、全国双拥模范城、国家园林城市等数不清的荣誉。然而最使它出名的,还要数“中国马都”的称号。2010年,锡林浩特就被中国马业协会授予“中国马都”的荣誉称号,在全国独一无二。

       众所周知,总面积达18万平方公里的锡林郭勒草原,是我国“四大草原”之一。《中堂纪世》里曾经记载,锡林郭勒草原“佳气葱郁,异鸟群集,山多林木,水绕鱼虾,盐货狼籍,畜牧蕃息”,这种繁盛的景象至今依稀可见。如今锡林浩特依然是国家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,可利用优质天然草场面积达2068万亩。

       作为蒙古马种的古老产地,从辽、金、元到清代,锡林郭勒草原一直是全国主要的军马产地。史书记载,明清时期宣化、大同等边塞重镇,每年都要从锡林郭勒地区购置或者征取三、四万匹战马。如今锡林浩特市的年马匹存栏量依然达到1.8万匹,可以说是一座“骑在马背上的城市”。

       除此以外,作为“马背上的民族”,可以说“马文化”已经融入了锡林浩特人的生活之中。虽然生活在城市之中,但是人们的衣、食、住、行处处离不开马的影子。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赛马是必不可少的节庆盛事,还有全国马术绕桶邀请赛、天堂草原的中国草原大赛马、锡林河国际两星级耐力赛、中国马术大赛等等活动。

       值得一提的是,在锡林浩特还有一项名为《千古马颂》的大型马文化全景式演艺项目,以蒙古族歌、舞、乐、杂技等艺术元素,融合高科技声光电及全息影像技术,以全新艺术形式演绎了马背家园的温情,百骏出征的壮观和草原儿女的情愫,在国内属于首创。假如有时间的话,不妨来这一座“马背城市”走走转转吧!